2021年,被称为k8凯发推荐元年。不仅各互联网大厂集体落子布局,资本市场也在积极寻找“元宇宙”的投资机会。
那么,元宇宙的哪些“魔力”,让其成为焦点?元宇宙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近日,记者专访了民生证券通信、元宇宙首席分析师马天诣。他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元宇宙首席分析师。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释元宇宙,我认为它是提高人们生活办公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工具。”马天诣表示,元宇宙其实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了几十年,并非是凭空而出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对于沉浸感、社交网络、数字资产的向往,均是元宇宙的内涵。马天诣指出,当下元宇宙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迎来了一个相对的成长瓶颈。二是新一代从出生便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人,在生活中对互联网的向往和偏好,较上一代慢慢接触互联网的人群有所不同。三是元宇宙对企业的发展周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马天诣说,虽然当下似乎“万物皆可元宇宙”,但总体而言,元宇宙与现实中的产业和行业仍是息息相关的。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内容侧、终端侧、平台侧、基础设施侧。目前阶段,虽然“看得到”也“摸得着”的内容,更多集中在内容侧和平台侧,但下一步,元宇宙将对人们生活、办公习惯,都带来特别大的变化。
“其实,开始研究元宇宙,与我个人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数学专业让我对世界的认知逻辑化更强。另一方面,则是我此前研究的通信行业,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元宇宙的概念。”马天诣称。
不过,马天诣表示,与传统行业相较,元宇宙的研究需要从业者保持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同时接受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是新的理念。例如,在以物易物阶段,我们可以拿两头羊换一头牛,但一头牛换一张纸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但在纸质货币出现后,用纸换牛便成为正常的事情。
对于未来的元宇宙研究行业,马天诣下了三个判断:一是虽然其是第一个元宇宙首席分析师,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未来将有很多传统行业的分析师,转向元宇宙。二是未来很多公司包括券商,都将会有虚拟人物作为代言。三是未来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身份登记,来替代真实的姓名和身份。
在投资方面,马天诣建议投资者,现阶段可从终端侧和基础设施侧“掘金”,机会相对更为确定,内容侧公司短期出业绩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在过去一两年内,一些云服务的基础设施侧公司,估值达到了相对高点,目前正处于估值消化阶段。
策略方面,马天诣认为,现阶段元宇宙投资可更多关注美股和a股,对港股保持相对谨慎。其中,看好三大投资方向:一是终端侧解读视觉触觉的公司,二是平台侧具有社交属性的公司,三是能够与新能源车发展进行完美场景融合的激光雷达。
以下为记者记者对马天诣的专访实录(略经编辑):
记者:在您看来,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马天诣: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释元宇宙是什么,我认为它是提高人们生活办公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工具。
其实,元宇宙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几十年了,并非是凭空而出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对于沉浸感、社交网络、数字资产的向往,也是元宇宙的内涵。
可以说,在过去10年和未来10年,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不使用区块链、比特币等,是没有关系的。但对元宇宙,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是必须与之相伴随的,甚至是相伴至未来几代人。
记者:元宇宙的哪些“魔力”,让它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马天诣:元宇宙成为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国内和国外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迎来了一个相对的成长瓶颈。就历史经验来看,每经过一次反垄断之后,都会迎来一轮大的技术革命和创新。以国内为例,pc互联网时代,“bat”都是发展非常好的公司,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百度有所掉队,字节跳动一跃成了新的宠儿。
因此,下一个互联网时代,是否还会有巨头企业掉队,是当下“大厂”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次,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人,是在成长之后才逐步接受的互联网。而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则是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因此新一代年轻人在生活中,对互联网的向往是不同的,偏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对虚拟偶像的喜爱等。
再次,是企业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之前车企的信息化更多是在生产制造侧,当下则是研发侧的全面革新。
具体而言,相当于过去企业要做出硬件设备,然后再给客户送样,这个周期是很长的。但目前,企业在研发的早期,便可以通过元宇宙加强预沟通,大大缩短科技企业创新送样的过程。
可以说,有了元宇宙,科技企业产出利润的时间,相较此前的时间周期,有望大大提前。
记者:目前,似乎“万物皆可元宇宙”。您认为元宇宙到底与哪些现实中的产业或行业息息相关?
马天诣:现实生活中,其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放在互联网中去解决。
例如,此前我们去看电影,一般是先去线下的电影院观看,随后是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观看。现在,虽然同样是去线下电影院,但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具有“沉浸感”的观影方式,如选择imax、3d等方式。
这个现象说明,当前人们在生活中,对价格的敏感度在下降,对体验感的追求在大大提高。
同时,在购物层面,近几年线上购物发展的如火如荼,电商规模呈几何式增长。但近来,在“买家秀”与“卖家秀”对比中,线下购买热度再起。
此外,大家的朋友圈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我经常说,朋友圈是人们“灵魂深处的归属地”,但随着人们人际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可发的内容也在不断减少。
可以看到,虽然互联网带给我们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元宇宙可以解决的。
例如,未来更具有沉浸感的3d影院,是否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呢。之后看足球或篮球比赛,是否可以在虚拟空间“比邻而坐”呢。
同时,虽然现在我们发的朋友圈,都是文字、图片或短视频,未来能否用长视频来记录生活呢。
此外,以前人们头脑中的一些想法,更多是一晃而过,未来能否放在元宇宙中,在“造梦师”的助力下实现呢,然后像朋友圈一样让更多的人看到,进而被认可。
即人们创造内容,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过程,未来将被元宇宙彻底改变。
记者:对下一步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您有什么预测?
马天诣:对于当下元宇宙的发展,目前主要有四方面环节内容,分别是内容侧、终端侧、平台侧、基础设施侧。
具体而言,内容侧,即游戏和虚拟人等。未来,企业请虚拟偶像来代言并非不可能。同时,内容侧也是实体企业和个人创作内容最多的一部分。
终端侧,目前vr/ar作为链接现实和线上虚拟世界的“桥梁”,正不断演进。如过去vr想达到好的效果,需要链接一台高性能的电脑,但现在已经相对的分离了。
平台侧,如facebook、英伟达等公司,不断加速对元宇宙的应用,facebook甚至将自己广为人知的名字,都改成了与元宇宙相关的meta。
我经常这样比喻:facebook这样一个50岁的人有一天忽然把名字改了,可以看出其对发展元宇宙事业的坚定。
基础设施侧,即与传输、供电等相关的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将迎来提升,给元宇宙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目前阶段,我们“看得到”也“摸得着”的内容,更多在内容侧和平台侧。如游戏制作和相关公司营销策略的改变,以及国内外大型互联网平台对元宇宙的更多介入。其中,在平台侧,可以看到facebook对于元宇宙生态的全面布局,如终端设备、操作系统。
可以说,下一步元宇宙将对人们生活、办公习惯,都带来特别大的变化。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专门关注并开始聚焦研究元宇宙这个行业?
马天诣:开始研究元宇宙,与我个人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我本科和硕士念的专业都是数学系,因此看问题的逻辑性更强一些,也让我认识到目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足的。例如,在黑客帝国影片中,主角戴上脑机接口后,很快便学会武术,其实我们现在做的绝大多数事情,正是用更短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其次,是看到当下资产的转移,正从“实物向实物”发展到“实物向虚拟”的新阶段,例如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等。目前,我们的线上转账只是一个记账体系,未来每个人都将会有具有人民币编号的数字货币。
再次,则是我个人对世界认知的改变。以前,我更加追求用科技提升效率,进而改变人类的理念,现在则更想探究生命的本源和未来人类的归处。
因此,我对世界认知的变化,让我逐步开始加深对元宇宙的研究。其实在元宇宙概念并没有很“火”的时候,我便已经开始研究“物联网元宇宙”的概念。
记者:作为业内首位元宇宙行业首席分析师,您也负责通信等“传统”的研究行业。元宇宙的行业研究工作,与其他行业研究是否有很大不同?有何“共通”与“差异”?
马天诣:目前,很多传统行业特别是科技行业,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把更多的人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例如,以前见面需要骑马,后来发展至汽车飞机等,到现在可以进行远程的视频等。可以看到当年在西游记里看到的“千里眼”“顺风耳”等场景,现在绝大部分都已实现。
我此前研究的行业是通信,到现在我也认为通信是一个特别伟大的行业,因为其构建了一切事物的底层。在我看来,完成一次有效的连接,就是通信行业。在这方面,与元宇宙“万物相连”的概念有共同之处,所以通信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元宇宙概念。
不过,与传统行业相较,元宇宙的研究需要从业者保持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元宇宙研究需要涉及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是接受新的理念。
例如,在以物易物阶段,我们可以拿两头羊换一头牛,但一头牛换一张纸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但在纸质货币出现后,用纸换牛便成为正常的事情。同样,目前虚拟货币甚至虚拟资产带来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摩擦,进而提升世界的运行效率,也在发展之中。而对此有认识是需要理解的。
在研究行业,关于元宇宙我大胆下三个判断:一是我虽然是第一个元宇宙首席分析师,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未来将有很多传统行业的分析师,转向元宇宙。二是未来很多公司包括券商,都将会有虚拟人物作为代言。三是未来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身份登记,来替代真实的姓名和身份。
记者:在您看来,“元宇宙”有哪些投资逻辑?
马天诣:整体而言,元宇宙的投资机会,还是需要从内容侧、终端侧、平台侧和基础设施侧四个方面挖掘。
具体而言,目前内容侧的公司,更多是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培养用户活跃度等,因此短期出业绩的可能性比较低。而终端侧和基础设施侧的机会,相对而言是比较确定的。
终端侧方面,可以看到很多vr/ar制造公司,与此前的手机、车载显示等制造业务相较,元宇宙终端的制造技术难度有所降低,因此未来的终端配套设备产品会做得比较好,下一步应该会出业绩。
基础设施侧,随着元宇宙的广泛应用,带来流量基础设施的环比和同比提升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机会也比较大。
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过去一两年间,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云服务和流量的公司,估值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点,因此这些公司的估值,目前正处于消化阶段。
记者:目前,市场上具有“元宇宙”标签的公司不在少数。您认为,元宇宙的核心公司有哪些?
马天诣:在公司层面,元宇宙发展的终极受益公司,一定是生物学与脑科学公司。不过,短期而言,终端侧公司有望受益,特别是解决视觉触觉问题的传统vr/ar公司。
而在平台侧,看好具有社交属性的公司。元宇宙的底层逻辑和通信可谓一脉相承,需要让受众进行长时间的沉浸,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经济消费提醒,因此需要好的社交网络。而现阶段,能把社交做好的公司并不多。
此外,激光雷达是元宇宙与新能源车结合的最好应用场景。元宇宙的核心是有更好的成像和交互,而新能源车从电动、智能向无人驾驶的演化过程,激光雷达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市场层面,建议投资者关注美股和a股的元宇宙产业链公司,港股需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