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十一假期中,大家都追了哪些狗血新剧?重温了哪些老剧?
作为漫威的影迷之一,如果长假不刷点漫威系列总觉得空虚。漫威英雄里,笔者最喜欢钢铁侠,最心水的装备也是随叫随到的 " 贾维斯 "。贾维斯的操控面板谁人不爱呢?高科技的增强现实面板里,各类分析数据实时显示,主要依赖的就是 ar。
在现实中,ar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医学、教育、工业等领域。不过,面向消费者领域的 ar 设备一直不温不火。
熟悉智能眼镜市场的读者可能仍然记得 ar 智能眼镜从疯狂追捧到门可罗雀的惨状。在历经 2017 年的寒冬后,市场沉寂的这几年,除了作鸟兽状散去的厂商,许多留在牌桌的厂商们选择聚焦 b 端场景自救。比如谷歌智能眼镜在 2017 年重新开售,面向医疗、工厂等企业机构售卖。国内亮风台、rokid 等企业面向 b 端、g 端提供特定场景下的k8凯发推荐的解决方案,核心是为企业降本增效。而消费级 ar 眼镜不声不响,几乎销声匿迹了。
近两年在k8凯发推荐的风口下,消费级 ar 眼镜又重回视线。尤其今年,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明显热闹了许多。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款的消费级 ar 眼镜,让人感慨 ar 眼镜的春天来了。
消费级 ar 眼镜为什么又重出江湖了?复兴的消费级 ar 眼镜还会像上一轮演进的历程一样重蹈覆辙吗?
消费级 ar 眼镜偃旗息鼓
在探讨此次 ar 眼镜的复兴之前,我们先理一下上一轮消费级 ar 眼镜从市场中消逝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轮复兴的缘由。上一轮消费级 ar 眼镜的偃旗息鼓,主要原因包括技术、体验、场景、伦理等限制因素。在消费级 ar 眼镜大肆宣发的阶段,市场中头部厂商在推广的 demo 里,重点展示的是 ar 眼镜流畅的交互。
demo 里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的点头、眨眼、语音交互实现拍摄、导航、搜索、通信等各类功能。但实际上,交付到消费者手里的 ar 眼镜,就生生变成了买家秀与卖家秀。demo 里演示的便捷交互完全变了样。比如眨眼拍摄。消费者在取景或对焦时,需要不断地摆动头部调焦,斜眼操作才能完成。并且还有卡顿的情况存在,交互体验较差。语音识别交互方面,理解能力与响应速度也不太令人满意。
考虑到一体机的轻便性,ar 眼镜的设计也是极简再简。芯片与电池都在镜腿处包裹,功率有限。因为交互的数据处理能力弱,产品的耗电量也极快,续航能力差。
消费者最期待的视频会议与相机功能,因为伦理因素被一些消费者抵制。因为场景的设计有涉及监视与隐私泄露的风险。在一些大的公共场所,甚至有专门的标识牌,限制 ar 眼镜入内,最终导致 ar 眼镜留存的功能鸡肋单一。这些技术、场景、伦理、体验的种种因素让消费者 ar 眼镜还没有彻底铺开就夭折了。ar 眼镜厂商在 c 端市场中吃瘪,只能转战去 b 端市场中开拓场景与业务。
不过在蛰伏了几年后,如今在元宇宙的东风带动下,消费级 ar 眼镜火热回归。各大厂商又重新启动了消费级 ar 眼镜的引擎。
死灰复燃
在 ar 智能眼镜中,谷歌可谓是扛把子般的存在。从十年前第一代 google glass demo 中鲸鱼的翻身一跃,至今仍令无数人难以忘怀。十年后,第二代 google glass 在 i/o 大会回归,仍然让人惊叹不已。
今年 5 月,谷歌在 i/o 大会上,将自家的 ar 眼镜作为 "one more thing" 压轴登场。这款 ar 眼镜能够实时翻译超过 24 国语言,使用者佩戴后可以实时看到对话者的译文,类似字幕效果。
谷歌之外,其他 ar 厂商也动作频频。2021 年 12 月,oppo 发布了一款智能眼镜 oppo air glass,面向消费者领域提供各类交互服务。
苹果也被爆料正在进行 ar 眼镜的研发,新的 ar 眼镜有望在 2024 年面世。小米则推出了以拍照为主的 ar 眼镜。
ar 眼镜厂商 rokid、亮亮视野、影目科技、nreal、雷鸟创新等资本青睐的创企,在今年都有消费级 ar 眼镜上市。
在市场中,肉眼可见的消费级 ar 眼镜越来越多,是什么让沉寂多年的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再次火热?
1.2b 侧的市场有限,场景要求较高,实现越来越难,需要新的场景打开业务。虽然 c 端总体的综合要求相较 b 端来说较高,但对于场景固定的 b 端来说,实现单一用途或特定需求的 ar 眼镜要求也不断在增长。b 端侧,ar 眼镜主要面向的是安防与工业场景。在工业场景中,ar 眼镜的落地考量的是 ar 眼镜的稳定性能,能否在复杂工况、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发挥稳定可靠。
在现实中,工业场景细分复杂,传统的数据和模型资源不能直接适用于 ar 场景,全方位的建模与细化信息工作量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同时 ar 眼镜对于工业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嘈杂、粉尘多、网络信号差的环境等,对于 ar 眼镜的实际工作都会有影响。b 端的业务场景要求较高难满足,能够实现的场景有限。随着技术与场景的积累,需要面向 c 端拓展业务。
2. 押注元宇宙,占位未来。元宇宙可谓是 ar/vr 能够火热起来的最根本原因。在这个面向未来的大势中,许多巨头都投注大量资源与心血。例如 facebook 专门改名 meta,将大量的技术与人才投入到元宇宙的开发研究中。元宇宙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价值的数字空间,也是在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会带来产业变革的巨大机遇。把握元宇宙中的价值,就是为未来的商业价值占位。ar 眼镜作为离元宇宙较近的领域,也会随着这个大势起舞。
3. 资本市场的回暖。对于产业的发展来说,资本的倾斜与投资是产业先行的重要 " 粮草 "。近两年 ar 眼镜在资本市场格外受到关注。例如创企亮亮视野在 2021 年初获得 1 亿元的融资;rokid 获得 7 亿元的融资,影目科技、nreal 分别在 2022 年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投资。ar 眼镜厂商深受资本的青睐。在重金的投入下,各类消费级 ar 眼镜也纷纷上市。
在 vr 眼镜、影视节目、手机 ar 游戏的大肆宣扬下,增强现实的玩法渗入到越来越多的人中。在市场教育普及的后时代,ar 眼镜触达用户的需求链路变得更短,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意愿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ar 眼镜厂商在眼镜的外形结构和应用场景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明显的改变。
轻量化结构与丰富的场景之变
消费级 ar 眼镜迎来了新生,在外形结构和应用场景中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从谷歌、oppo、nreal、雷鸟创新、rokid 等厂商推出的消费级 ar 眼镜来看,功能与场景各有侧重。
回溯早期的 ar 眼镜,摄像头和一些光学组件裸露在镜腿附近,总的观感显得粗糙,并且突兀的镜头也让佩戴者陷入尴尬的境地。在国外,早期的 ar 眼镜被一些咖啡馆之类的公共场所明令禁止入内,周围人唯恐隐私泄露。
现在的新晋 ar 眼镜整体经过瘦身,镜腿与镜框几乎将芯片、摄像头、交互类的所有组件隐藏。轻量化的设计、炫酷的外表,不特别说明的话跟时尚的单品墨镜一样,不仅能够满足智能交互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颜值的需求。墨镜类型的外形结构是多数厂家主打的款式,也有一些厂商另辟蹊径,选择新的结构表现形式。如 oppo 单目组件式,小米家双摄像头明显的 ar 拍照眼镜。
无论是一体化的设计,还是组件式的设计,眼镜整体的都架构变得更加轻便。芯片与光学显示方案的升级,让 vr 眼镜的体验也进步了一大截。高算力的芯片让交互的响应速度得到了极大改善。光学显示方案的升级使得新型 led 的颜色画面显示更加均匀,收光容易。
在场景方面,近两年新出的消费级 ar 眼镜在过去的导航、通知提醒、提词等功能上增加了新的场景。主要新增的场景有巨幕观影和即时翻译,还有一些厂商选择去探索一些特殊场景,如车载与听障等应用。
tcl 旗下的创企雷鸟创新与 ar 行业的老玩家 nreal 的 ar 眼镜都有支持巨幕观影的功能,便携的巨幕观影已经成为如今消费级 ar 眼镜进行市场普及的利器之一。谷歌、oppo 类企业则以即时翻译的能力与其他厂商区分。谷歌可以实现对 24 国语言的即时翻译,oppo 也上线了中英文的翻译功能。不过实时的字幕在眼镜中出现,这种外露的信息也会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车载场景中,一些 ar 眼镜厂商选择和造车新势力们合作,为智能座舱的体验添砖加瓦。对于 ar 厂商来说,车载座舱配备的高算力芯片与高端音响,无论是在导航还是巨幕观影的休闲功能上,都可以显示出最佳效果。在特殊的听障场景中,ar 眼镜可以让听障人士看见 " 声音 ",为听障人群与外界沟通建立无障碍交流的平台。
消费级 ar 眼镜主打功能都是在现有的技术层面集成各种功能与方案,厂商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场景,向下兼容聚焦更适合的消费者场景。
与消费级的 vr 眼镜相比,两者较大的差异化区别是功能场景。vr 眼镜主打的是娱乐消费,ar 眼镜在此基础上会延伸更多现实世界的场景应用,例如导航、通讯、会议、拍照、特殊交流沟通等。vr 眼镜在家庭场景会应用的更多,主要包括观影与游戏。而 ar 眼镜使用的场景更加广泛,既可以观影游戏,也可以作为工具使用。这也是许多极客、消费者心水的主要原因。与大品牌的墨镜相比,动辄几千元的消费可能会让人有些肉疼。但如果是搭载功能丰富并且可以补偿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没有的功能,1000-3000 的价格也足够让这些乐于尝鲜的极客玩家们心动。
无论是作为新奇的可穿戴设备去体验,还是作为时尚的单品去耍帅,ar 眼镜已经打破了以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些瘦身后的 ar 眼镜都呈现出轻量化的状态,向消费者大军进发。
叩开元宇宙大门
ar 眼镜在功能场景和外形结构上的革新,让许多想要尝试第一口 " 螃蟹 " 的消费者涌入各大电商平台,为享受新奇的体验买单。那么新晋的 ar 眼镜会长久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吗?还是像过去的情形一样,风口过了,又重新陷入沉寂?
讨论消费级 ar 眼镜未来的存续发展,核心是需要明晰 ar 眼镜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能否解决影响体验的卡点。
如果从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看,消费级 ar 眼镜覆盖的这部分人群的购买力与体验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娱乐观影的功能可以被各类投影仪、pad、手机、电视等屏幕类硬件设备替换。而面对实时翻译与车载、特殊听障人群等场景来说,背后覆盖的人群都超过千万级别。服务好这些特殊场景中的人群,消费级 ar 眼镜的市场规模前景还是有点看头。但如果期望 ar 眼镜像手机那样成为人人必备的消费级单品,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当下的 ar 眼镜,最为明显的缺陷就是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生态作为支撑。此外,在体积、功耗、功能方面也难以摆脱 " 量级轻便 " 的标签,比如面临一体式设计难以兼顾轻薄、续航的平衡,而分体式的设计备受连接线困扰等。
内容、光学、芯片、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打磨。不过在产品与技术的阶梯升级过程中,也会不断释放价值给到一些消费者。ar 眼镜的不断进阶,会给一些人带来价值,但不是所有人。对于外卖员来说,未来骑行导航可以很方便地帮助外卖员快速送餐。对于部分听障人士、有车一族来说,则可以较大改善这些人群的生活体验。但没有爆款的功能或内容的话,引领消费市场还是有些困难。
在服务好一部分人群的基础上,磨炼洞察需求与场景的能力,是 ar 眼镜厂商们存续的核心。这样等到元宇宙来临时,还能有机会与其碰撞出创新之花。届时,我们也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创意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