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meta过去已有一年,虽然日前meta宣布裁员上万人,k8凯发推荐平台horizon worlds月活用户不足20万,但“元宇宙”热潮似乎并未退去,反而是从企业走向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元宇宙”建设热潮中。
今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元宇宙双子校园计划(metahkust),将建立全球首个实体-数字双子校园;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10月,中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南开大学推出,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亦宣布新设“元宇宙科技理学硕士学位”……高校“元宇宙”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
越来越多高校拥抱“元宇宙”为哪般?这究竟是噱头还是真正的风口?为此,南都记者独家专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港科大元宇宙与计算创意研究中心(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许彬教授,分析高校踏足“元宇宙”的考量、优势与前景。
南都专访
南都: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meta仅仅过去一年,“元宇宙”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火爆态势。在您看来,“元宇宙”有何魔力?建设“元宇宙”又有何必要性?
许彬:“元宇宙”看似是在去年突然之间火热起来,但其实它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趋势。
我觉得它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大家在疫情下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愿景。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有所限制,大家会很期望通过“元宇宙”超越当前无法面对面交流的限制,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沟通和互动。
对于一些公司或者机构而言,可能未必会认为加快建设“元宇宙”很有必要性,只是跟随现在“元宇宙”的需求和潮流在走。但是对于高校而言,尤其是在教学等方面,在目前我们所处的后疫情时代下,线上线下更进一步的深度结合的才能够满足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元宇宙”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好“元宇宙”等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的同时将技术更好地落地,以此改善人们的学习与生活。
南都:早在今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在元宇宙建立全球首个实体-数字双子校园。这么早就布局与建设,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许彬:大概在十年前,我们团队开始构想未来十年应该做什么方向的研究,是继续做之前的研究,还是寻找新的、更有未来潜力的研究项目。之前我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科学、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那时候我就看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和团队开始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也是今天“元宇宙”发展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因为技术发展和产业资本等因素,“元宇宙”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时机。一方面,我们经过十年的研究,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已经相对成熟,而且商业上的可穿戴设备在技术和价钱方面也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有线上交流或教学平台,我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质量还是大打折扣;再一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9月开学,香港和广州两校之间师生跨校互动与交流也成为一个强需求。所以,很有必要基于“元宇宙”推动我们港科大“双子校园”的建设,为大家创造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
南都:如今该虚拟双子校园建设进展如何?您希望metahkust最终能发展成怎样的形态?
许彬:当前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比如在港科大(广州)的开学典礼上,来自世界各地多所知名大学校长和管理层,透过“元宇宙”参与庆典,为港科大(广州)开幕送上祝福。
同时,我们也在港科大(广州)建设了一间“元宇宙”教室,配备了诸如传感器、动作捕捉高速摄像机、vr眼镜等设备设施。教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开展硬件的开发实验与研究,另一部分则是用来上课,我们可以通过16台动作捕捉高速摄像机将老师的动作和表情抓取下来,以一个虚拟人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希望能在这个教室里进行“元宇宙”教学的研究与示范,将我们的“空想”开发实现出来,在不断的试验中改进教学方法。
接下来还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建设同类型教室,两个校园的教授和学生未来将可在同一时间,于两个平行空间中互动并参与相同的课堂。例如在某堂课上,可以广州坐20个人,香港坐20个人,40个人同时一起通过“元宇宙”上课;从2d到3d的技术转变,会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在开发一个完全虚拟的教室,一个支持200人同一时间用虚拟人上课的虚拟环境。
我们希望最终的效果是两个校园都有线上数字孪生校园,师生可以跨校区在两个校园里自由走动、交流,依托虚实融合的身份享受港广一体的校园生活。而且两边校园在资讯分享和行政事宜等方面也会变得更加方便,例如同步参加重要典礼,可同时或独立地以虚拟及实体形式进行。
南都:建中心、设学院、推出虚拟校园……在国内高校“元宇宙”建设热潮之下,存在着哪些建设问题和难点?
许彬:其实现在不少学校也在推进“元宇宙”建设,我觉得每一次的潮流都需要小心对待,如果太追逐潮流的话,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元宇宙”不只是一个ar或者vr系统,也不只是一个网站或者平台,它的建设需要对计算机不同领域都有深入了解,涉及到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方面的问题,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它对算力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要把整个校园囊括到“元宇宙”中去,怎么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并互动也是一个难点。此外,诸如虚拟现实环境的眩晕症、内容创作、系统采集隐私等问题,都需要全盘考虑进去。
所以,我们需要从一个交叉学科的角度来看待和规划“元宇宙”建设。
南都:在“元宇宙”之前,ai、区块链等也曾引发热潮。在您看来,“元宇宙”这一潮流是否也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对高校乃至我国整体的“元宇宙”建设有何发展建议?
许彬:区块链曾经有很大的投资热潮,如今虽然热潮退去,但区块链的技术与价值仍然存在,甚至可以用在“元宇宙”的建设上;当年ai也很火,也经历过“冬天”,但其实很多有价值的ai研究都是在“冬天”里发现的。所以对于“元宇宙”而言,可能投资热潮终将会退去,但其技术必然发展的趋势依在。
毫无疑问,很多高校都投入“元宇宙”建设是一件好事,因为建立“元宇宙”教育平台是需要很多人共同来参与的,而不能只靠一所学校。
我对高校的期望是,不要像公司那样出于商业的考虑,通过“元宇宙”赚钱,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元宇宙”是否能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比如,学校在建设“元宇宙”过程中需要考虑落地和应用的问题,考虑如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当潮流退去仍然有技术可以保留下来,从而使得这些投入能真正改善学校的教学。此外,“元宇宙”中的隐私保护、公平、伦理等问题,都需要高校学界去探讨和推动,建立一个美好的“元宇宙”。
我们也希望通过metahkust,以“元宇宙”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广东教育强省的发展。因此,当我们的“元宇宙双子校园计划”逐渐成熟后,也会向其他学校推广这套系统,把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高校,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学校一起参与“元宇宙”的探讨与研究。
我还是希望“元宇宙”能真正反哺社会,真正落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